4月21日下午,广州日报资深摄影记者陈忧子老师来到1991cc娱乐与广播电视学22级师生们进行讲座交流。陈忧子老师常年奔走在新闻一线进行摄影报道,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多次获得广州日报“视觉之星”称号。她聚焦新闻照片拍摄的“决定性瞬间”,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关于“如何进行抓拍与构图”的经验分享讲座。

▲林渊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陈忧子老师
讲座的内容从讲解抓拍的概念开始。陈老师说,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创造性地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理论,在新闻业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地位。他肩挎一个莱卡相机和50mm定焦镜头,创作出许多世界著名的纪实经典摄影作品。作品《积水的路面》拍摄巴黎街头一个跃过积水路面的男子,是布列松的抓拍艺术代表作。照片中人物的身体悬浮在半空之中,象征其命运悬浮不定,生动且深刻地刻画出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陈忧子老师认为,所有的场景都有决定性瞬间,做好抓拍则是拍好新闻摄影的关键,在这一点上视频与照片是相通的,正是抓拍使得新闻摄影获得了真实性。
陈忧子老师将自己在广州日报多年的拍摄经验进行总结,给大家带来了有关“抓拍的技术与策略”的干货分享:在白天室外场景下拍摄适合运用光圈优先,拍摄剪影时如果想要背景更黑可以设置曝光补偿减一档来拍摄;而在夜间和室内场景下拍摄则最好选择快门优先;需要拍一些动静结合的照片时,要把快门设置在比较慢的速度,这时可以用快门优先的模式。关于如何在公共场合下进行抓拍,陈忧子老师提出了四种方式:公开身份、按下快门赶紧跑掉、狩猎式拍摄和主动介绍自己。

陈忧子老师谈道,要做好构图,就要抓好构图的几个要素,即形式感、色彩感、框的运用、光影使用、动静的展现、倾斜线以及残缺感。她表示,在进行拍摄之前要想好将要如何构图,注意选取合适的对焦模式来观察拍摄对象,并把焦点放在目标对象身上。在拍摄大型活动时,我们要先充分了解活动内容,提前沟通相关新闻事实。
罗伯特·卡帕著名的“死亡的瞬间”用图片形式展现某一场景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陈忧子老师相对应总结出有关新闻摄影的五个“决定性瞬间”的拍摄思路。首先前景需要交代拍摄场景的信息,可以通过植物、花做城市建筑的前景。前景在新闻图片中起到交代多重信息元素的作用,所以要具有层次感。背景上类似于广告牌和建筑可以带来故事感与趣味性。还要通过不同光源带来不同光影效果,并通过人物的神态、交流、运动等来合理塑造人物形象。此外,拍摄静态人物,也就是非决定性瞬间,也要注意要聚焦在眼睛上,放大100倍对焦对实。在时间紧的情况下相机要随时保持“半按快门”随时准备拍摄的状态……陈忧子老师充实且风趣的经验分享让同学们对新闻摄影有了新的认知,并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摄影兴趣。在主题分享过后,同学们也向陈忧子老师踊跃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思考。

针对广电221王庆伟同学提出的“在新闻摄影的起步阶段应该以模仿为主,还是遵循‘一万小时定律’的问题,陈忧子老师表示:“我们可以去相关平台上搜索相应关键词,看到国内、国际顶级的摄影师拍到的相关的场景是怎么样的,然后我们去模仿他,去研究他用什么镜头拍的,在什么场景拍的,你能否跟他拍到相同角度的画面。再一个是可以去报社实习,你在跟着老师去拍的过程中会锻炼到自己的拍摄胆量和技术。”陈忧子老师动情地表达:她觉得经过十几年的拍摄经历,她还是对摄影这个事情就是特别有热情,这份工作也是给她人生最大的一个礼物。

林渊渊老师好奇陈忧子老师在那么多需要抓拍的情境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规避法律和伦理问题的情况。陈老师谈到:“因为我们做记者,拍摄的自由度可能会大一点。如果我们拍摄的照片是用于新闻报道,而且是在公共场所进行拍照,对方是没有办法以侵犯肖像权的为由来告你,除非我们把他的肖像作为商业用途。但是如果我们是作为印刷用途,或者是作为新闻报导用途,我们就没有侵犯他的隐私,因此我们可以大胆一点。其次如果你真的拿相机对着的那个人不愿意被拍摄,那我们就换一个拍摄对象就好了。”
广电222陈广聪同学问陈忧子老师在自己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厌倦期”,又是怎样克服的?陈老师表示:“其实我在从事这个职业以后也有一段时期觉得没有什么兴趣,在拍摄上也没有什么突破。在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书店翻一翻别人的画册,去看看你喜欢的摄影师们在拍什么,这个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有一些场景其实离你也很近,你就会问自己‘我是不是也能拍到呢?’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换一下自己的镜头,我们可能就会换一种新的视角,可能心中的创意灵感就会有所突破。”

这次由媒体人陈忧子老师带来的生动课堂讲座,既属于《新闻摄影》课程内容的范畴,也是带给同学们的一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经验分享视听盛宴。这场讲座让同学们对于新闻摄影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激励着同学们在未来能够拍出更多富有思考和灵魂的优秀作品。

文 字 王庆伟 戴浩添 \ 图 片 严鑫林 黄颖仪 谢晓燕 黄豪杰 陈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