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操瑞青副教授做客我院,在线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理解研究活动:一个新闻史方向的案例》的学术讲座。他以自己的论文《近代企业管理与日常生活中职员的报刊阅读——以浙江兴业银行为个案》为例,从四大方面展现了一个规范的学术研究的“前世今生”。

首先,他认为,发现研究对象是一个研究的起始。大量阅读经典文献对于寻找研究对象非常重要。阅读积累的多少,往往决定了选题水平的高低。
其次,将“研究对象”变成“学术问题”是整个研究的关键,也是最难的环节。他认为要有对话意识,把自己关心的问题变成学术同行关心的问题。以民国阅读史研究而言,以往的研究多关注文人精英的阅读实践,而普通银行职员的阅读实践则是学界较少讨论的问题。因此,他的研究试图回答“为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银行员工普遍存在积极的阅读行为”的问题,同时和以往的研究实现某种对话。
在明确了研究问题后,搜集和整理相关史料将推动研究走向深入。操瑞青老师认为搜集史料要有“竭泽而渔”的意识,尽可能地搜集能搜集到的史料,要注意区分核心史料和外围史料。同时要有“比较”思维,从历时性、共时性两大维度关注研究对象的历史变迁和周遭环境,力求将有关文献一网打尽。
之后的写作是回答研究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材料进行系统性消化、整理和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操瑞青老师认为要不断自我追问、不断与理论以及前人研究对话,不断地培养整体性的学术感觉和研究思维。写作时最好先一气呵成,然后通过后续的修改对一些思路进行调整。在经过了交流、投稿、发表后,一个研究活动才算基本结束。
最后操瑞青老师总结指出,研究活动是一项很严肃的智力活动,未必需要超高的智商,但一定需要坚定的毅力。他鼓励同学们要不断地去尝试,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因为行动胜于想法,也胜于语言。

在之后的互动环节,操瑞青老师和我院的田秋生、邹军和方晨老师进行了对谈。
方晨老师认为,本次讲座首先呼应了马克斯˙韦伯在《以学术为志业》中提到的“以学术为天职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有助于同学们对于学术研究的内涵和基本精神有初步的认识,帮助大家树立好基本的信念。其次,这个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提问方式也是韦伯式的,即关注“观念、意识如何变成社会存在”,与彼得˙伯格的“外在化”论述也有相通之处。
田秋生老师对讲座中“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出好问题”的观点十分赞同,认为在座的同学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研究经验,在学术研究活动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争取在不断地进步中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从而提高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讲座最后操瑞青老师回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相关问题。邹军老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意义并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大胆实践,期待更多好的研究出现。
撰 稿 窦宇晖